小湖课堂
认清套路 远离诈骗陷阱
防电信诈骗宣传之“冒充客服类诈骗”
案例一
“程女士您好,这边是淘宝客服,您于一星期前从我平台购买的面膜存在质量问题,现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平台将给您退款并双倍赔偿。”
7月上旬一天,程女士接到这样一通电话。在对方准确说出淘宝账号、购买日期、收货地址等信息后,程女士对这名“客服”深信不疑。由于对方提出的转款流程十分复杂,为了能使“赔偿款”顺利到账,程女士在“客服”的指引下添加了QQ,按照要求开通了视频会议等远程操作,并将接收赔偿款的银行卡号提供给了对方。所幸反诈中心及时介入,程女士及时中断了和对方的连线,没有让“客服”获取到银行卡转款验证码等信息。
案例二
安徽省合肥市的王先生接到一个手机来电,对方自称是亚马逊的客服人员,因发现王先生的付款存在问题,所以需要王先生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,给王先生退款,同时还要求王先生将发货方式改为货到付款。
由于王先生恰好是刚刚在亚马逊网站购过物,而且对方也准确的说出了他所购买的商品信息,因此,王先生对于这个电话并没有产生什么怀疑。随后,该号码就向王先生发送了一个带有退款链接的短信,要求王先生在页面上进行退款操作。
王先生打开短信中的链接后,见到的是一个“支付宝支付异常系统”,王先生在该系统上填写了网银的账号、密码、验证码以及身份证等信息。随后,王先生就收到了银行的扣款短信,其网银账户被扣掉了228元。
案例三
江苏省徐女士在淘宝购物后,收到一条看似淘宝系统发出的短信。短信内容称:徐女士的订单未生效,可以进行快捷退款。徐女士点开短信中的链接后看到一个退款界面,要求填写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储蓄卡卡号及银行预留手机等信息。徐女士在填写相关信息不久后,收到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,短信显示自己的银行卡被扣款3000元。
案例分析
1、掌握网购信息,欺骗性强
先期通过不法手段掌握到了群众网购信息、物流信息等,让群众在接到电话时就“对号入座”,放松警惕。
2、声称退款赔偿,诱惑性强
以商品质量存在问题,帮助维权退赔等为由头,让群众觉得“有利可图”,从而为实施诈骗打开路径。
3、谎称程序复杂,误导性强
“客服”能说出“专业”的维权退款流程,但通常让群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,这时放出“杀手锏”,称能帮助“远程操作”。
小湖提示:
“远程操作”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“钱袋子”交给了骗子,任其摆布。
凡是主动提出帮助操作退款程序的,一定是诈骗!
2021年3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