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?
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电话、短信、互联网等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,诱使受害人向其汇款或转账的违法犯罪行为。
2、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
【常见手段一】冒充“公、检、法”工作人员实施诈骗
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、检察院、法院工作人员,利用任意显号软件虚拟上述机关电话号码,以涉嫌恶意透支、洗钱、贩毒等为名,要求事主将个人资金汇入所谓“安全账户”,或让事主登陆虚假“公、检、法”网站查看所谓“通缉令”后再实施诈骗。
类似手法:1.冒充同事、同学、亲友等,以“资金临时周转”为名实施诈骗;2.冒充银行、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客服人员,以业务办理存在异常为名实施诈骗;3.冒充医务人员、学校辅导员、亲友等,谎称事主家人“出车祸”,或可办理“助学金”“补助金”等为名实施诈骗;4.窃取企业负责人微信、QQ账号,假借领导身份向该企业财务人员发出汇款指令实施诈骗;5.冒充“黑社会”成员,虚构绑架事实实施诈骗。
【常见手段二】伪基站发“积分提现”短信实施诈骗
不法分子使用伪基站,冒充100××等电信运营商客服号码群发短信,并以“积分提现”为由,诱使事主填写个人账号及密码,进而将账户资金消费或转走。
类似手法:1.冒充电视台综艺节目发送“幸运中奖观众”短信实施诈骗;2.冒充银行客服号码发送“积分兑换、额度调整、网银失效”等短信实施诈骗;3.冒充银行客服号码发送银行卡消费短信,待事主联系后,表示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,并要求其在ATM进行“加密”操作实施诈骗。
【常见手段三】发送钓鱼链接实施诈骗
不法分子冒充学校名义,发送学生“成绩单”“体检报告”“返还学杂费”等短信链接,事主点击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,导致账户及密码泄露、资金受到损失。
类似手法:1.发送预定低价机票、车票、演出票等短信链接实施诈骗;2.发送“同学聚会照片集”短信链接实施诈骗。
【常见手段四】以高额报酬等为名实施诈骗
不法分子以给予高额报酬为诱饵,通过网络发布“兼职刷信誉”信息,招募事主在指定电商平台店铺购买首笔订单,并进行少额返利,其后以赚取更多提成为诱饵,诱骗事主购买多笔订单,进而骗取大量资金。
类似手法:1.通过网络发布可办理提高信用卡额度、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等虚假信息引诱事主,其后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,或需缴纳保险费、公证费等实施诈骗;2.通过网络发布出售二手车、化工产品等虚假信息,待事主联系要购买时,以交付定金为由实施诈骗;3.通过电话联系事主集中采购大量物质,待事主表示货源不足时,要求其联系某家供货商并先行垫付货款实施诈骗。
【常见手法五】以提供考题等为名实施诈骗
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购得参加大学英语四、六级等考试的考生信息,随后群发短信或电子邮件,声称“能提供某某考试的试题、答案”“帮助改分”“办理假身份证件”等,并留下联系方式,引诱试图作弊的事主按要求将钱款转入指定账户。
类似手法:1.以低价销售网络游戏币、游戏装备或升级代练游戏角色为名实施诈骗;2.以提供“假期兼职”“勤工俭学”工作岗位等为名实施诈骗。